2015/5/27
資訊技術導入的思維
最近接觸兩個不同的公司,一個是所謂高科技產業,另一個是傳統產業,他們都在思考導入新的資訊技術,但是他們背後的思維與過程卻是一個有趣的經驗。
這個傳統產業認真思考最近很夯的工業4.0,整個公司由董事長、總經理、副總、協理整個動起來,甚至找了很多學界顧問來認真研究這個議題。內部整個認真研究,確認全公司的awareness、讓大家覺得這是一件要做的事情,凝聚共識。
另一個高科技公司則是希望要改善客戶服務,董事長就把事情交辦下來,然後變成了一個IT專案,不同部門之間又有不同想法,長官們就只下下指導棋,平時就丟給第一線人員去執行專案;甚而有些人員認為這是vendor的責任,vendor必須提出建議、把系統建置好,出了問題就是vendor要處理、負責。
結果是可以預期的。
「科技始終來自人性」,資訊科技是為了滿足業務需求而被發展出來的,而資訊科技的運用也應該是要基於業務目標而來思考的。不同層級的人員有著不同的業務需求,老闆希望公司持續賺錢,作業人員希望作業方便簡化,各有所需。採用新科技技術前,應該要讓上到下全體能夠有一個完整的認知與目標,在提出需求時,時時回到初衷,檢視是否合於當初的目標,這樣才能夠持續推動前進。
而對於vendor也要思考其技術、功能的瓶頸,並誠實以對。只要方向不變,業務需求則會繼續存在,即時短期內閃避了一些無法處理的需求,但是使用者的需求並不會消失,因此即使新系統上線,使用者仍有未被滿足的需求存在,對他們而言,新系統就是「不好用」、就是「沒效益」。
因此不僅僅是使用者方面要思考導入的目的、方法,vendor也要思考如何來「幫助」使用者,這樣才能在一個有建設性的環境下推動新資訊技術的導入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建置智慧企業的挑戰:問題與資料的考量
智慧企業的精髓在於如何運用資料回答問題 (決策與行動)。因為機器學習、大數據...等等變成顯學之後,很多企業投入資源學習、鼓勵員工學習相關技術,然後要求員工內部提案或是找外部廠商、顧問來討論、聽取案例,期望找到智慧企業的銀子彈 (silver bullet),甚至採購一些軟體...

-
我認為供應鏈規劃裡面一個最重要的課題就是產銷規劃 (S&OP);它是整個供應鏈執行的核心機制(請注意,是供應鏈規劃,不是供應鏈管理)。看一個公司進行產銷規劃時所參與的層級,就可以知道這個公司運作的好不好。 幾個星期聽到一段分享,他提到當初Steve Jobs剛...
-
最近跟同事聊天,剛好聊到這個話題,做個筆記吧~ 需求計畫 (demand planning)、需求管理 (demand management)、需求感知 (demand sensing),三個有啥不同? 銷售人員會預估未來需求,這個稱為銷售預測 (sales forec...
-
在討論規劃流程時,有一個重要但常被忽略的議題就是滾動計畫與計畫循環 (rolling planning & planning cycle),需多人要導入規劃系統時,常就單點功能討論,爭個你死我活,但其實有些需求或問題在考慮滾動計畫與循環後,其實就沒那麼複雜。 什麼是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